政府最终决定通过将澳大利亚邮政从商业上举步维艰的每日邮件递送中解放出来,部分地将其从石器时代解救出来。
每日寄信是一种怀旧的想法,在现代数字经济中没有立足之地。
到目前为止,澳大利亚邮政一直是一个被时间遗忘的实体。这是一个传统的组织,大多数澳大利亚人不使用它,也不认为它重要,更不用说至关重要了。
因此,澳大利亚邮政已经演变成一个具有分裂人格的组织。旧的每日邮件递送是其中一个(亏损的)部分。另一个是包裹递送物流业务,其增长前景得益于网上购物的增长。但是,物流部分的利润不足以抵消信件的损失,我们作为纳税人来买单。
但澳大利亚邮政并不是唯一一家努力为少数人使用的服务辩护的数字恐龙。
邮局的困境与大型零售银行及其分行网络的困境有很多相似之处。
在过去的六年里,全国各地的分行数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
以澳大利亚最大的银行——联邦银行为例,它每年要花费10亿美元来运营其分行网络,另外还要花费4亿美元来为其分行和自动取款机提供现金。
如果要进行推断,四大银行每年在分支网络上的支出肯定超过20亿美元,这些分支网络可能为其5%的客户群提供服务。
与政府所有的澳大利亚邮政不同,这些银行不受普遍服务义务的约束,但它们感受到来自利益集团、一小部分客户和政府某些部门的巨大压力,要求它们保持分支机构的营业,尤其是在地区和偏远地区。
在这一切中有几个甜蜜的讽刺。
为了减少分支机构的足迹,四大银行中的三家一直在利用邮局作为事实上的实体存在,让客户进行交易,尤其是在地区。
奇怪的是,这使得澳大利亚邮政的分支机构更具有相关性,并可能降低银行分支网络的成本。因此,这已成为一种相互支持的做法。
另一个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邮局信件的最大用户之一是大银行,他们定期向客户发送对账单。
银行网点现在似乎是为老一辈人而存在的。我指的不是祖父母,而是80多岁或90多岁的曾祖父母,以及一些小企业主。
这些70多岁的老人已经从实体银行、手机银行到数字银行毕业,他们通常可以放心地使用银行应用程序给孙辈寄钱。
另一个分支用户群体是小企业,但这一群体也在萎缩,因为绝大多数人接受数字支付。
这些银行表示,如今,它们的分支机构都挤满了财务或贷款顾问,这两项职能都不需要银行处理现金。
多年来,现金使用减少的趋势已经足够明显。正如CBA老板马特?科明(Matt Comyn) 9月份在参议院地区银行调查中指出的那样,5年前,所有销售点交易中有43%是现金交易。如今,这一比例约为15%,而且还在继续下降。
银行继续关闭自动取款机,因为对现金的需求正在减少。
(看看上个月网络中断期间,有多少Optus小型企业客户无法进行交易,因为他们无法接受数字支付。)
与澳大利亚邮政的相似之处在于。
自2008年以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通过电子邮件或短信进行交流,家庭收到的平均信件数量从每周8.5封下降到每周2.2封。
如果去掉银行和其他公司发出的信件,就只剩下不到2%。
信件,就像银行的分支机构一样,最好让它像恐龙一样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