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维也纳——周五,数百名狂欢者涌向维也纳中央公墓,参加纪念该著名遗址150岁生日的墓地音乐会,以表达当地谚语“死亡必须是维也纳人”的正义。
这座位于奥地利首都郊外的巨大墓地是欧洲第二大墓地,占地2.5平方公里(620英亩),由大约33万座坟墓组成。
每个月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和当地人参观中央公墓,沿着绿树成荫的大道和许多著名人物的坟墓漫步。
但随着周五夜幕降临,被称为“来自维也纳的尼诺”(Nino Mandl)的当地创作歌手尼诺·曼德尔(Nino Mandl)表演了三场纪念活动中的最后一场。
69岁的退休人员玛丽安·考夫曼(Marianne Kaufmann)是到场的750名观众之一。
她告诉法新社,维也纳人与死亡有着“特殊的关系”,因为哀悼不一定被认为是“悲伤的”,但可能包括在葬礼上“欢笑和歌唱”,因为“生活必须继续”。
53岁的康尼·迈希希说,她很兴奋能体验到这种独特的氛围,同时也承认在墓地里听音乐会感觉“有点吓人”。
广告
“每个月,大约有3万人从我们的正门进入,然后又离开,”维也纳公墓的总经理雷纳特·尼克拉斯说。
“他们不只是来扫墓,参加葬礼,而是去散步,跑步,骑自行车或只是放松一下,”尼克拉斯说。
她说,150周年纪念活动包括瑜伽课程和音乐会,是为了“给墓地带来生命,再次纪念我们的逝者”。
“对我们维也纳人来说,说我们的死者没有被安葬在一个黑暗、悲伤和寒冷的地方,而是在一个生命发生的地方,这是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安慰。”
广告
作为维也纳令人毛骨悚然的旅游景点之一,中央公墓是大约300万人的最后安息之地,比该市居住的居民多出100万。
著名的作曲家和音乐家,如路德维希·凡·贝多芬、约翰·施特劳斯、约翰内斯·勃拉姆斯和约翰·内斯特罗都长眠于此。
其中一些人在他们最初的坟墓里“停留”了一段时间,然后在1874年开放后被重新安葬在中央公墓,以提升其形象。
据说维也纳的居民对死亡有一种特殊的迷恋,因为这座城市的许多人仍然希望在爆炸中死去。
广告
以莫扎特的《安魂曲》为特色的豪华葬礼服务,或者由尽可能多的送葬者参加的定制葬礼队伍,仍然被认为是结束一个人尘世之旅的合适方式。
奥地利主要是天主教徒,但公墓也有新教徒、犹太人、穆斯林和佛教徒的部分。
在正门和荣誉墓地之间,甚至可以预订城市园艺的分配,供人们种植自己的水果和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