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刘丹倩研究组在睡眠调控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该团队成功建立了监测和操控过氧化氢动态变化的技术体系,首次揭示了过氧化氢作为氧化还原信号分子参与睡眠稳态调控的因果作用及其神经机制。这项研究为睡眠的抗氧化功能假说提供了直接证据,相关成果于5月15日发表在《细胞代谢》期刊上。
研究团队在小鼠实验中发现,睡眠剥夺会导致多个脑区活性氧水平升高,其中与睡眠调控相关脑区的变化最为明显。通过系统监测,研究人员观察到中脑黑质网状部的GAD2睡眠神经元中过氧化氢水平会随觉醒时间延长而升高,这一现象在自然觉醒和强迫性觉醒中均存在,表明过氧化氢动态变化是反映睡眠压力的重要指标。
研究还构建了细胞类型特异性的过氧化氢调控系统,证实其在睡眠调控中的关键作用。实验表明,适度提高GAD2神经元中的过氧化氢能促进睡眠,而降低其水平则会减少睡眠需求。同时,研究揭示了过氧化氢通过TRPM2阳离子通道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这一通道对维持神经元兴奋性和睡眠稳态至关重要。
这项研究改变了传统将活性氧单纯视为有害物质的观点,证明生理浓度范围内的过氧化氢是调控睡眠的重要信号分子。它能够将觉醒过程中积累的氧化还原失衡转化为促进睡眠的信号,帮助大脑恢复氧化还原平衡。这些发现不仅为理解睡眠机制提供了新视角,也为治疗衰老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的睡眠障碍开辟了新思路。
科学家揭示过氧化氢信号调控睡眠稳态机制
滚动播报
中国科学家破解无定形碳导热异常之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的研究团队在无定形碳材料的热导率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吴恒安教授团队与朱银波副教授、马浩特任教授合作,通过大规模分子动力学模拟和声子热输运分析,系统研究了无定形金刚石/石墨混合杂化碳(a-DG)的相变规律及其热...
滚动播报|2025-06-17 08:00
"科学家探索粒子与深空奥秘 突破认知极限"
今年是欧洲空间局(ESA)成立50周年。十年来,ESA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通过紧密合作,在深空探测和粒子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两大机构的强强联合不仅拓展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也巩固了欧洲在全球科技创新中的领先地位。双方在宇宙测绘、...
滚动播报|2025-06-16 20:12
科学家成功破译复杂疾病基因密码
美国西北大学研究团队近日开发出一项突破性的计算工具TWAVE,该技术能够从有限的基因表达数据中提取关键信息,识别多种复杂疾病背后的多基因组合。这项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创新成果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为精准医学和药物研发提供了新的技术...
滚动播报|2025-06-16 19:48
"科学家创纪录!实验室实现最短硬X射线激光脉冲"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在《自然》杂志发表了一项突破性成果。他们首次在硬X射线领域观测到强激光现象,并成功生成目前世界上最短的硬X射线脉冲,持续时间短于100阿秒(1阿秒为千亿亿分之一秒)。这项研究为量子X射线光学开辟了...
环球网资讯|2025-06-16 13:00
科学家首次捕捉到神秘宇宙偏振微波信号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的研究团队近期取得了一项重要突破。他们利用安装在智利安第斯山脉高处的CLASS地基望远镜,成功捕捉到了来自宇宙早期的偏振微波信号。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上,首次实现了在地面设备上观测到原本只能...
环球网资讯|2025-06-16 12:48
改写后的标题:猴子通过脑机接口"看见"虚拟物体 科学家实现新突破
Neuralink公司近日公布了一项突破性进展,其研发的脑机接口设备"Blindsight"成功让一只猴子感知到现实中不存在的物体。这项技术旨在模拟眼睛功能,通过刺激大脑视觉区域产生视觉信号。测试结果显示,猴子在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里都能准确...
财联社|2025-06-16 12:36
67年前科学家大胆预言成真 "怕水"材料成功实现水下应用
1958年,美国化学家Ronald Breslow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维生素B1能在水中生成一种名为卡宾的活性分子。这一观点直接挑战了当时化学界的普遍认知,因为卡宾被认为与水不相容,具有极高的反应活性和极短的寿命。直到今年,科学家们才通过...
返朴|2025-06-15 16:33
闪电击中产生神秘伽马射线,科学家首次捕捉震撼瞬间
日本科学家近期取得了一项重大突破,首次观测到闪电相互碰撞时产生的强烈伽马射线闪。这项研究由大阪大学团队主导,他们在石川县金泽市通过先进的多传感器系统,成功捕捉到了这一罕见现象的光学信号、射频辐射和高能辐射数据。研究团队发现,当两条闪电路径在...
IT之家|2025-06-13 20:10
80后科学家每天狂吃2000颗蓝莓,研究结果令人震惊
在武汉郊外的湖北省农科院果茶所蓝莓试验基地,有一位特殊的"蓝莓品鉴师"——80后科学家杨夫臣。每到蓝莓成熟季节,他每天都要品尝2000多颗蓝莓,这项工作看似轻松,实则充满挑战。杨夫臣所在的试验园种植着来自全球的2000多个蓝莓品种。为了准确...
滚动播报|2025-06-13 10:40
"科学家突破技术瓶颈 机器手首次实现动态抓取"
近日,北京大学联合多家科研机构在机器人触觉感知领域取得重要突破。由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等机构组成的团队成功研发出具备高分辨率触觉感知能力的机器人手F-TAC Hand,相关成果发表在《自然·机器智能》期刊上。这...
滚动播报|2025-06-11 22:24
中国科学家突破柔性发电技术,体温即可为智能手表供电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古宏伟研究团队与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合作,在柔性热电材料领域取得重要突破。该团队成功研制出基于Ag?Se的高性能柔性热电膜材料,其热电优值(ZT值)达到1.28,创下同类材料的最高纪录。这项研究为解决可穿戴电子设备的供...
IT之家|2025-06-11 22:24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AI可自主产生类人认知
这篇研究探讨了一个关于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问题:大语言模型是否能像人类一样理解物体的概念。长期以来,人类对物体的认知不仅包括物理特征识别,还涉及功能、情感和文化层面的理解。随着ChatGPT等大模型的兴起,科学家开始关注这些AI系统是否具备类...
滚动播报|2025-06-11 21:56
本信息来自互联网,不代表导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rfey.com/news/63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