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日本理化学研究所提供的照片显示,用诱导多能干细胞(iPS)制造的心脏组织。
大阪——根据日本研究人员12月23日公布的研究结果,在感染COVID-19后,患者心脏持续病毒感染可能会导致心力衰竭的风险更高,即使没有出现明显的心脏病。
包括日本最大的科学研究所理化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内的研究小组指出,在不久的将来有可能发生“心力衰竭大流行”,并强调了应对措施的必要性。
冠状病毒感染发生时,病毒表面的一个突出的刺突蛋白附着在人类细胞表面的ACE2受体上。据研究小组称,ACE2受体在心脏中比在其他器官中更常见。据报道,一些患者心脏功能下降,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
研究组首先利用诱导多能干细胞(iPS)制造了心脏组织。当大量的病毒感染组织时,心脏功能下降,并没有恢复。当原剂量的10%感染组织时,心脏功能仍保持一定水平,但感染持续了四周。研究人员表示,即使感染持续存在,一些患者也有可能不会出现心力衰竭。
此外,当将心脏组织置于缺氧条件下以降低心脏功能时,未感染的细胞在一段时间后恢复,而被少量病毒感染的细胞则没有恢复。他们的恢复能力似乎因持续感染而减弱。
深谙再生医学的理研研究所所长益本英敏指出:“一些感染了冠状病毒的人的心脏可能存在持续的病毒感染。必须建立检测系统和治疗方法,为‘心力衰竭大流行’做准备,在这种情况下,心力衰竭患者的数量将迅速增加。”
该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iScience》上。
(日语原文:科学与环境新闻部Mirai Nagi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