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歇根大学的研究人员表示,如果网上有关于种族的讨论,使用“白人特权”一词会造成两极分化的局面。
该研究的主要作者、信息学院(School of Information)博士生克里斯托弗·夸尔斯(Christopher Quarles)说,提到白人特权会导致互联网上的讨论不那么有建设性,更两极分化,也不那么支持种族进步政策。
他说,随着网络政治两极分化的加剧和种族问题成为当今新闻的焦点,使跨文化网络交流有效和包容至关重要。
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中,夸尔斯和另一名信息学院博士生利亚·博扎斯研究了在线讨论中使用的语言如何影响参与讨论的人以及他们的反应。这些反过来又会影响公众舆论的看法。
具体来说,这项研究调查了“白人特权”一词如何影响网络交流——这个词最早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但在过去十年种族紧张局势加剧时被广泛使用。
这项研究没有直接考察白人特权的概念本身,也没有考察白人是否认为自己因种族而拥有优势。相反,我们的目标是研究这个词的使用如何影响网络行为。
在两个实验室实验中,近1000名美国居民(其中82%是白人)有机会回复一篇询问他们对大学建筑更名的看法的帖子。研究表明,在问题中使用“白人特权”一词降低了支持改名的白人比例。
此外,当提到白人特权时,那些仍然支持白人的人不大可能在网上发帖,而反对白人和非白人的人则没有显著差异。夸尔斯说,这个词还会导致白人和非白人中出现更多低质量的职位。
问题语言与回答内容之间的关系由他们对建筑物重命名的支持或反对来调节。夸尔斯说,这表明,白人特权一词并没有引起人们对世界的不同看法,而是引起了一种情绪反应,然后影响了他们的反应。
他说,在网上以包容的方式谈论种族问题,比如使用“种族不平等”一词,更有可能产生一种共同的使命感。他说,想要促进种族平等的政策制定者应该考虑他们的语言是如何使人们团结起来,还是疏远潜在的盟友。
“当今社会存在非常真实的种族不平等。选择能够促进建设性对话的语言并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夸尔斯说。“但这是朝着共同理解它们的维度、共同努力找到解决方案迈出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