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培拉/惠灵顿——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正在通过加强农场的生物安全措施、检测海岸鸟类的健康状况、为易感物种接种疫苗以及演练应急响应计划,积极应对可能来袭的禽流感病毒。
大洋洲是全球最后一个未受到H5N1亚型2.3.4.4b禽流感影响的地区。自2020年该病毒在亚洲、欧洲和非洲爆发以来,已导致数亿只鸟类和数万只哺乳动物的死亡,尸体遍布海滩,农业也受到严重冲击。
尽管该地区在地理上有一定的保护,未处于大型鸟类迁徙的路径上,但病毒的威胁依然逼近,2022年已传入印度尼西亚,去年甚至抵达南极洲。
科学家和官员指出,在南半球的春季(9月至11月),这种病毒与小型候鸟一起到达的风险显著增加,尤其是在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环境部的濒危物种专员菲奥娜·弗雷泽表示:“这对我们国家的生态系统构成了明显威胁。”
她补充道:“我们的许多物种在全球其他地方是独一无二的,脆弱的物种可能面临数量下降和灭绝风险的加剧。”
官员们担忧禽流感可能引发大规模死亡,甚至使包括濒危的海狮、黑天鹅和多种海鸟在内的物种面临灭绝,同时也可能导致数百万只家禽的损失。
根据美国智库外交关系委员会的数据,仅在美国就有超过1亿只鸡和火鸡因H5N1病毒死亡,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0亿美元。
自2022年起,该病毒在南美洲传播,导致约5万只海豹和海狮以及超过50万只野生鸟类的死亡。
此外,该病毒还感染了美国的牛,极少数情况下也感染人类。卫生官员表示,对人类的风险相对较低。
新西兰初级产业部的首席兽医官玛丽·范安德尔指出,新西兰也不太可能长期避免这种病毒的侵袭。
她表示:“过去,地理隔离保护了我们免受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影响,但我们不能永远依赖这一点。”
“战时状态”
两国都在加紧应对准备工作。
澳大利亚成立了一个跨部门的特别工作组,并在8月和9月通过一系列模拟H5N1在野生动物中爆发的演习,对其应对能力进行了压力测试。
新西兰则在五种濒危本土鸟类上试验了一种疫苗,并表示可能会推广到更多物种。
新西兰自然保护部的科学顾问凯特·麦金尼斯表示:“我们对这五个物种非常关注,因为它们失去繁殖种群的风险意味着我们可能会失去整个物种。”
官员们透露,澳大利亚也在研究为圈养的濒危野生鸟类接种疫苗的方案。这两个疫苗接种计划是全球为数不多的针对非养殖动物的疫苗接种项目之一。
两国的行业官员表示,农场正在加强生物安全措施,包括限制家禽与野鸟的接触、监控员工活动、对水源和设备进行消毒,以及安装自动检测和驱赶野鸟的系统。
尽管澳大利亚曾多次爆发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包括今年早些时候的疫情,但这些病毒的毒性较低,未在野生鸟类中传播。
新西兰则从未遭遇过高致病性禽流感,其家禽业协会组织了前往澳大利亚和英国的考察,向当地农场学习应对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