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新的研究表明,欧洲血统人群中的尼安德特人基因对他们牙齿的大小起着一定的作用。
科学家表示,数千年前与类人物种的近亲繁殖继续影响着人类之间的基因差异。
根据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人员的研究,大约有880名来自哥伦比亚的志愿者,他们有欧洲人、土著人和非洲人的混合血统,他们提供了从牙科石膏模型中提取的牙齿测量数据。
研究人员将测量结果与志愿者的遗传背景进行了比较,确定了18个基因组区域,这些区域控制着不同牙齿群的大小和形状。
其中一个基因可以追溯到尼安德特人,这导致门牙更薄,也就是8颗门牙。
这项发表在《当代生物学》杂志上的研究称,这种基因只在欧洲血统的人群中发现。
据英国《卫报》报道,该研究的主要作者考斯图夫·阿迪卡里博士说:“我们所说的门牙的‘厚度’是指门牙从前到后的整体尺寸,而不是牙釉质层的厚度。”
“考虑到这些都是没有牙齿畸形的健康人群,我们观察到的整体厚度变化是适度的。”
阿迪卡里指出,牙齿薄并不意味着它们更容易开裂或敏感。
他说:“换句话说,由于我们发现的基因,其中一些人的牙齿略薄并不是一件坏事。”
“所以没什么好担心的——这都是人类正常变异的一部分。”
另一位研究人员说,这些发现对于进化优势是否在牙齿的大小和形状中起作用尚无定论。
“我们的研究结果并没有阐明识别牙齿形状的基因是否因为对牙齿健康的特殊优势而在进化中被选择,”共同作者安德烈斯·鲁伊斯-利纳雷斯教授说。
“因此,这些基因之所以被选中,可能是因为它们对其他领域的影响,而牙齿形状的差异会产生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