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文文衫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行业 » 正文

科学家使用核糖体标记来研究神经感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4-16 23:19:36    来源:本站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64    评论:0
导读

      科学家通过转录组学研究小胶质细胞的功能。这种方法提供了在健康和疾病状态下细胞中活跃的基因的动态信息。为此,他

  

  Better results through less stress

  科学家通过转录组学研究小胶质细胞的功能。这种方法提供了在健康和疾病状态下细胞中活跃的基因的动态信息。为此,他们从组织中分离出单个细胞,然后用荧光激活细胞分选(FACS)富集选定的细胞类型。

  然而,FACS方法并非没有问题:“我们能够证明分类的小胶质细胞表现出体外激活特征,”Felix Mulenge博士说,他是TWINCORE实验感染研究所的博士后,也是该研究的第一作者,现已发表在《神经炎症杂志》上。

  “这是因为细胞在分选过程中遇到流体动力压力或创伤性损伤,这会改变小胶质细胞的转录组。所以我们从来没有看到细胞处于真正的静止状态。”

  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是,这种“虚假”特征是小胶质细胞所特有的,还是它们也普遍存在于外周免疫细胞中。研究人员在来自中枢神经系统和其他细胞类型的公开数据中发现了人工特征。

  他们开始怀疑这些研究报告中的发现是否完全反映了被分析细胞的体内状态。Mulenge说:“在这个‘大数据’时代,这种体外转录改变对许多研究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技术挑战。”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Mulenge采用了另一种方法,称为核糖体标记,或简称RiboTag。与对细胞进行分选来检测RNA分子不同,RiboTag使用一种特殊的方法来标记小胶质细胞的核糖体,并随后富集标记的核糖体,从而可以确定小胶质细胞的翻译谱。

  Mulenge说:“这种策略需要更少的步骤,并排除了非特异性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因此,这里鉴定的统一的一组基因准确地反映了原位小胶质细胞的特征。

  “测量本身可以影响调查结果,这是量子物理学中众所周知的现象,”实验感染研究所所长兼TWINCORE常务董事Ulrich Kalinke教授说。“通过我们的方法,我们消除了小胶质细胞转录组谱中伪影的致病来源,并创建了小胶质细胞的真正特征。”

  研究人员希望他们的发现将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从而为大脑感染提供更精确的见解。不仅如此,穆伦格说:“这种方法原则上并不局限于大脑,也适用于其他周围细胞。”因此,更多信息丰富的细胞特征可以改善整个神经科学。

  更多信息:Felix Mulenge等人,转录组学分析揭示了小胶质细胞在稳态和病毒性脑炎条件下的真实分子特征,Journal of Neuroinflammation(2024)。DOI: 10.1186/s12974-024- 031972期刊信息:神经炎症杂志由

  实验中心和Klinische Infektionsforschung提供引文:科学家使用核糖体标记研究神经感染(2024,10月2日)检索自2024年10月2日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4-10-scientists-ribosomal-tagging-neuroinfections.html此文档受版权保护。除为私人学习或研究目的而进行的任何公平交易外,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任何部分。内容仅供参考之用。

 
(文/admin)
打赏
免责声明
• 
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我们均标明出处,如果您不希望我们展现您的文章,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
0相关评论
 

(c)2023-2023 www.whs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6007947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