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你正在和一个新的恋人或朋友相处得很好,突然,他们在没有任何警告和解释的情况下从地球上消失了。然后,你意识到自己被“鬼影”了,也许你发誓永远不会像别人对待你那样对待任何人。
“从某种程度上说,‘鬼影’可能从一开始就存在了,”洛杉矶的心理学家珍妮丝·维尔豪尔(Jennice Vilhauer)博士说,她是《向前看,走向成功:如何利用思维的力量超越你的过去,改变你的生活》一书的作者。
但当网络约会在2010年代中期兴起时,“鬼影”变得更加普遍。它的受欢迎程度促使Vilhauer在2015年撰写了关于该主题的首批心理学文章之一,韦氏词典(Merriam-Webster)在2017年将该术语纳入其词典。该词的谷歌搜索量在2019年达到顶峰。
维尔豪尔指出,如今有成千上万篇关于“鬼影”的文章,这种情况经常发生,以至于许多约会现场的人现在都预料到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被抛弃就没有痛苦。
维尔豪尔说:“我们天生就想和别人联系在一起,被拒绝会对我们如何评价自己产生负面影响,也会影响我们对世界的安全感。”“这种疼痛就像身体上的疼痛一样真实。”
专家说,“鬼影”缺乏明确拒绝的清晰性和确定性,而明确拒绝有助于人们处理、感觉结束并继续前进。没有这些东西会让人感到痛苦,尤其是当你在用最坏的情况来填补空白时。人们会变得更加谨慎,这对寻找爱情或友谊是有害的。
维尔豪尔说,那些做“鬼影”的人可能会同时感到宽慰、内疚或冷漠。
专家表示,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科技和约会软件的权宜之计和不人道的本质,让许多人对困难的情绪和对话感到不舒服,对那些我们知道可能永远不会再见面的人更不负责。
乔治亚大学(University of Georgia)心理学教授里奇·斯拉彻(Rich Slatcher)博士说,在约会应用程序上,“隐去”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式,可以终止某人同时在娱乐的多个联系中的一个。他说,一个人越匿名,就越容易失去人性,我们欠他多少,尤其是在早期阶段,并不是一个普遍认同的概念。
弄清楚什么样的信息可以结束关系,同时又能保持他们的感觉,这是一项挑战。有些人缺乏成熟或同理心。另一些人是回避型的,不喜欢可能涉及冲突的互动,因为人们通常会对被告知“我真的不想和你出去玩或再和你说话了”做出消极反应,斯拉彻说。
斯拉彻说,如果你因为这个原因而经常“鬼影”,那么你很可能会避免生活中其他领域的冲突。与治疗师合作可以帮助你克服这个习惯。
“鬼魂”的决定并不总是有意识地做出的——有时,人们只是在心里把这个问题抛在脑后,因为他们当时不想处理这个问题,然后就再也没有回应。
斯拉彻说:“有些人在回复短信时表现得很糟糕,他们无法协调好自己的行为。”
维尔豪尔说,有些人宁愿被“鬼影”,也不愿知道“鬼影”有多讨厌他们。但专家表示,你无法预测对方的感受,所以,无论你要结束的是一段友谊还是一段感情,一般来说,提供某种形式的最后沟通,让对方至少能处理好这件事,这是最好的。
维尔豪尔说,毫无疑问,最可以接受的原因是,如果你受到虐待,或者进一步的交流会让你处于危险之中。她补充说,在一段虐待关系中,退出往往是最危险的部分。
马里兰州圣玛丽学院(St. Mary 's College of Maryland)的心理学副教授吉利·弗里德曼(Gili Freedman)博士说,有时候,人们“之前曾试图拒绝某个人,但那个人的反应非常愤怒或激进,所以他们不敢再试一次”。弗里德曼博士在2018年发表了一项关于朋友间消失的研究。“所以他们想要保护自己。”
维尔豪尔说,如果对方表现出不恰当的行为,比如主动给你发裸照,出现在你的工作场所,联系你的前任,偷你的东西,或者公然无视你的界限,“鬼影”也是可以接受的。
“我们不知道的是,它真的能让你更安全吗?”在灾难发生后不久,这是可能的。”“如果你再碰到他们怎么办?”你隐姓埋名的事实是让事情变得更糟还是更好?我不知道。”
虽然有些人认为与只约会过一两次的人“隐身”是可以接受的,但专家们并不同意。一般来说,他们认为最友善、最恰当的做法是发送这样一条简短的信息:“很高兴认识你,但我没有感觉到你们之间的联系。”
如果你正积极考虑让某人消失,问问自己这是必要的还是只是想避免尴尬的情况。对你来说,“消失”会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解决问题吗?你感觉好吗?
如果你被“鬼影”了,尽量不要想太多,尤其是那个人可能根本没在想你,斯拉彻说。当然,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他补充说,但是有很多健康的方法来分散你的注意力——锻炼、听音乐和追求其他爱好。
弗里德曼说:“当有人跟我们‘鬼影’时,我们常常会感到缺乏归属感。”“与其他朋友联系,重新与他们联系,或与家人联系,可能会有所帮助,这样你就能重申你生活的其他部分,在那里你确实感到归属感和更积极的自我意识。”
你可以发泄,但在某种程度上,谈论太多是徒劳的,因为你无法控制,也不知道那个人为什么抛弃你,斯拉彻说。
Vilhauer说,如果你愿意,可以要求解释一两次,但不要一直要求解释。认识到那个人是主动选择不回应的——这本身就是一种回应,你不应该继续选择一个不选择你的人。
The-CNN-Wire?&?2024有线新闻网,Inc.,华纳兄弟发现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