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宇航局的洞察号着陆器感受到了强烈的火星地震。然后,人造卫星拍下了造成这种情况的流星撞击的照片。
撞击激起了大量的水冰,这对未来的天文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没有火星任务。
流星引发的地震也可以帮助科学家们了解一个长达几个世纪的谜团。
2021年圣诞夜,一颗流星撞击火星,使火星剧烈震动,美国宇航局的洞察号着陆器记录下了隆隆声。
科学家们不知道地震来自哪里,直到美国宇航局的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绕着这颗红色星球飞行的航天器)捕捉到这个新撞击坑的图像。美国宇航局周四公布了这一发现。
洞察号撞击科学负责人Ingrid Daubar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很明显,这是我们见过的最大的新陨石坑。”“它大约500英尺宽,大约两个街区宽。尽管陨石一直在撞击火星,但这个陨石坑比我们在火星上看到的典型新形成的陨石坑大10倍多。”
在新形成的陨石坑周围,有一个明显的闪光:巨石大小的水冰块,在爆炸中从地表下被踢起。这是美国宇航局发现的离火星赤道最近的水。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只在两极附近看到过聚集的水冰。
这一发现为NASA未来将宇航员送上火星的计划带来了希望。
为了避免极端恶劣的天气,NASA更倾向于让宇航员在赤道附近着陆。但无论这些探险者去哪里,他们都需要开采水,既要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也要将水分解为氢和氧,为返回家园提供火箭燃料。
在洞察号探测到的1300多次地震中,科学家们发现了另一次来自流星撞击的地震。这两颗流星产生了地表地震波——这是第一次在另一个星球上探测到。在这些流星撞击之前,洞察号探测到的所有地震都来自地下深处,产生地震学家所说的“体波”,而不是表面波。
“这真的很令人兴奋,”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地球物理学家Doyeon Kim对Insider网站说,他分析了这些地震的数据,并补充说,“探测和识别表面波是任务目标之一。”
他们从这些陨石撞击中得出的发现发表在周四的《科学》(Science)杂志上的两项研究中,可能有助于解决有关火星地理的一个长达几个世纪的谜团。
自从天文学家研究火星以来,他们就一直想知道为什么火星的南北半球看起来如此不同。北方是平坦的低地,而南方则是群山。
根据Kim的说法,关于这种并列有两种主要理论。一种说法是,北方和南方是由两种不同类型的岩石构成的。另一种是南半球的地壳更厚。无论答案是什么,它都将是火星如何形成这一复杂谜题的又一块拼图,这是其他恒星周围的其他岩质行星可能如何形成的模型。
流星撞击产生的表面波让科学家得以一窥附近的火星地壳。这是一个很小的地壳样本,所以它不能单独解决南北之谜,但它符合第二种理论:南方的地壳较厚,北方的地壳较薄。
“这只是提供了一个或一个很小的证据,开始揭开谜团,”金说。
美国宇航局表示,由于能量水平下降,洞察号着陆器正在结束其任务,可能在未来六周内耗尽能量。
“在过去的四年里,着陆器的太阳能电池板上收集了大量灰尘,”洞察号任务的首席研究员布鲁斯·巴纳德特(Bruce Barnerdt)在周四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我们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航天器的操作,以便尽可能多地获取科学数据。”
最近的一场沙尘暴可能是最后的致命一击,但它绕过了洞察号的位置。尽管如此,它还是使火星大气中充满了灰尘颗粒,减少了到达地面的阳光量。
阅读《商业内幕》的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