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本田汽车公司通过收购日产汽车公司来提振汽车销量的努力,可能会破坏该公司一个经常被遗忘但同样重要的部分:蓬勃发展的摩托车业务。
本田的两轮车市场已经占据了全球40%的市场份额,如果在新的控股结构下获得自由或独立,它可能会更好地进一步扩张。
与此同时,它在本田的影响力和否决权可能意味着,如果它不得不承受日产混乱的财务状况的冲击,谈判可能会陷入僵局。
总部位于伦敦的研究公司Pelham Smithers Associates的汽车业分析师朱莉·布特(Julie Boote)表示,如果与日产合并在短期内产生负面影响,本田的摩托车部门将“成为更重要的利润贡献者”。
她表示,该业务对本田很重要,高管们也知道这一点,因此他们可能会试图“将其非常分开”。
去年12月,本田和日产达成了一项初步协议,将这两个品牌纳入一家控股公司,计划于2026年8月上市。
两家日本汽车制造商计划在2月中旬提出交易框架(最初的最后期限是1月底),以期在6月完成交易。
虽然目前还不清楚这两家公司各自的业务会发生什么变化,但这一合作很快引发了人们对本田利润丰厚的摩托车部门未来的猜测,以及它是否会与合并后公司的其他部门隔离开来,或者给予更多的自由,尽管在同一保护伞下。
在制造能力、熟练的劳动力和数十年的行业知识方面,日产可以提供很多东西。但它也背负着沉重的包袱——利润大幅缩水、经销商激励措施臃肿、产品不受欢迎。
本田摩托车部门主管加藤实(Minoru Kato)上周对记者说,他认为两轮车部门不会受到日产交易的影响。
“话虽如此,随着谈判的进行,我们找到合适的协同效应是至关重要的,”他补充道。
即使管理层真的与摩托车业务保持距离,接受日产的财务困境也肯定会有损害本田底线的风险。
到目前为止,日产为扭转其糟糕状况所采取的措施并没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在截至2024年3月的财年中,两轮车约占本田销量的16%,但占其营业利润的40%,约为36亿美元。
这与四轮车带来的38亿美元营业利润相当。
彭博资讯高级汽车分析师吉田达夫表示:“本田成立之初不仅是一家摩托车公司,而且现在是其利润的支柱。”
自1949年推出首款量产摩托车车型Dream D-Type以来,本田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商。
该公司在23个国家和地区拥有37家生产工厂,每年可生产2000多万辆自行车,并通过3万多家经销商组成的网络交付。
但汽车行业向电气化的转变可能会对该部门的主导地位构成潜在威胁,也许这也是保护该部门不受日产汽车影响的另一个原因。
本田计划到2030年推出30款电动车型,每年销售400万辆电动自行车。
本田希望最终占领全球一半的燃油和电动摩托车市场,增长主要来自本田所称的“全球南方”地区——主要是印度、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以及巴西和其他中南美国家。
彭博新能源财经预测,到本十年末,两轮车的全球销量将从2024年的9600万辆增加到1.05亿辆。
该公司表示,这一细分市场将在2035年左右达到顶峰,届时一些成熟的摩托车市场将达到饱和点,消费者将开始转向其他个人交通方式。- - - - - -布隆伯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