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巴布韦宣布计划捕杀200头大象,成为继纳米比亚之后第二个为应对严重干旱而采取此类措施的非洲国家。这一决定旨在解决食物短缺问题,并管理不断增长的大象数量。
津巴布韦环境部长表示,该国的“大象数量超过了需求”。该国估计有10万头大象,数量仅次于博茨瓦纳。
扑杀将在万基国家公园进行,该公园目前拥有65,000头大象,是其预定容量的四倍。这是津巴布韦自1988年以来首次捕杀大象。
为了对抗几十年来最严重的干旱,纳米比亚最近开始捕杀700多种野生动物,其中包括83头大象。由于持续的干旱,两国都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扑杀有双重目的:为饥饿的社区提供食物,并减轻对稀缺水资源的压力。然而,这一决定引发了环保主义者和动物权利组织的争论。
批评人士认为,扑杀可能会损害旅游业,而旅游业是这些国家的重要产业。他们提倡更可持续的解决方案,不会对野生动物旅游业产生负面影响。
包括一些自然资源保护主义者在内的支持者指出,大象数量过多会对生态系统和其他物种造成损害。他们主张对野生动物种群进行平衡管理。
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估计,非洲只有41.5万头大象,比20世纪初的300多万头有所下降。这种急剧下降凸显了野生动物保护面临的复杂挑战。
这种情况强调了在人类当前需求和长期保护努力之间取得平衡的困难。
这也反映了气候变化对非洲野生动物和人口的影响越来越大。
随着干旱继续影响南部非洲,更多的国家可能面临类似的艰难决定。
国际社会密切关注着这些国家如何应对环境保护、气候变化和人类福利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