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通往地狱的路是由善意铺成的。这是欧盟应该牢记的一点,因为它对可持续性政策细节的执着,使它忽视了目前做法的更广泛的负面影响,东欧和中亚受到了严重影响。
欧盟绿色协议的总体目标是加速推动净零排放,减少气候变化的影响,防止环境破坏。
在这些有价值的目标的名义下,领导人正在努力使欧洲成为第一个气候中立的大陆,并将欧盟定位为履行这一环境使命的全球领导者。遗憾的是,由于欧盟采取了错误的策略来实现目标,《绿色协议》目前未能实现这一目标。
欧盟目前的做法是单边和对抗性的,东欧和中亚的许多国家受到《绿色协议》新政策和法规的不成比例的负面影响。
欧盟森林砍伐条例(EUDR)所涵盖的商品清单和受碳边界调整机制(CBAM)影响的碳密集型产品清单就是很好的例子。
非欧盟国家被迫接受一套全新的规则,这些规则是在他们背后孤立制定的,没有任何投入的可能性。不管它们对全球环境目标的贡献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传递这种既成事实只会在国际社会中制造怨恨,而不会激励和激发行动。
目前第三国对欧盟表达的愤怒和愤慨就是明证。因此,欧盟未能实现改善全球环境和将自己定位为积极的全球领导者的双重目标。
相反,建立对话机制,让各国参与监管和标准制定过程,将更有利于欧盟达成全球共识。进一步说,这应包括承认全球准则,并强调各国在实现总目标方面负有不同程度的责任。
贸易层面:至关重要,但被忽视
欧盟应该放弃目前的孤立主义道路,与东欧和中亚的友好民主国家接触,以加强贸易和促进开放市场。
在一个日益两极化和分裂的世界里,欧盟树立一个好榜样,充当一个开放的全球贸易伙伴,而不是一个“欧洲堡垒”,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这是欧盟精神的基础,但也代表了开明的自身利益,因为东欧和中亚国家是欧盟产品和服务的市场,拥有大量熟练人口,也享有高增长率。
这与构成欧盟大多数国家的低增长和人口老龄化形成了鲜明对比。
重新思考欧盟的做法
欧盟应该走包容与合作的道路,而不是僵化和孤立主义。通过转向一种新的方式,欧盟应该向东欧和中亚国家伸出欢迎之手,并意识到它们在绿色转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建设性作用。
他们是解决方案的一部分,而不是问题的一部分,如果欧盟认识到这一点并改变他们的方法,那么在东欧和中亚地区就会有许多愿意合作的伙伴,例如,他们准备以伙伴关系而不是敌意的精神参与并朝着同样的目标努力。
鉴于全球范围内正在进行的更广泛的政治运动,欧盟关注未来至关重要。
欧盟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同时增加与东欧和中亚的贸易。然而,要有效地做到这一点,它需要放弃目前既片面又充满敌意的做法。
在实施现有和现行法规方面,需要与伙伴国家进行更积极的接触和对话。提高可持续性和贸易不应该是相互排斥的目标,欧盟的绿色协议不应该成为保护主义和不妥协的代名词。